夫妻俩把对骑行的热爱 延续到5岁女儿身上
【关键词 阳光】
(资料图片)
●出镜人物
陈少柏,35岁,幼儿滑步车教练;妻子罗韩萱,38岁;女儿陈姿漪,5岁。
●地址
集美区西亭北路
●心愿
随着城市中越来越多自行车道的连串、贯通,希望更多家庭加入骑行。
陈少柏(左二)和妻子罗韩萱(左一)、女儿陈姿漪(右二)给本报记者杨霞瑜讲述骑行经历。
6月3日是世界自行车日,倡导绿色出行、低碳生活,厦门就有很多热爱骑行的家庭,他们把骑行当作一种生活方式。
“这辆儿童自行车是我女儿现在骑的,旁边那辆是大人的折叠车,我们基本上每个月都会‘4+2’出行好几次。”陈少柏从阳台推来两辆自行车,向记者介绍所谓的“4+2”出行方式。他们把两轮自行车放在四轮汽车的后备厢,汽车和自行车搭配出行,比如先驱车到选定的位置停好车,再沿着自行车道骑行。
妻子罗韩萱拿出骑行途中拍摄的照片,与记者分享道:“这条乡村的自行车道,不同季节能欣赏到不同的花,沿途中还能欣赏到原生态的溪流,孩子很是喜欢。”前不久,陈少柏夫妻俩带着孩子从后溪骑行到灌口。按照他们的话说,7公里多的骑行路程,对于女儿来说是小菜一碟。
“我可以骑行20多公里。”说起自己的战绩,陈姿漪露出得意的微笑,还特意向记者展示骑行秘诀。“得用前脚掌踩紧脚踏板,这样能更好地发力,不会伤到膝盖。”陈姿漪告诉记者,遇到初学者,她都会与他们分享这个秘诀。
说起如何避免运动伤害,5岁的陈姿漪侃侃而谈。陈少柏笑着解释说,由于自己是专业的滑步车教练,他和妻子都是资深骑行爱好者,女儿从小耳濡目染。“我女儿3岁时从滑步车转为骑12寸的自行车时,不用大人帮扶,自己很快就能骑车兜圈了。”
“现在一起骑行25公里都没问题。”罗韩萱感慨地说,以前和孩子她爹谈恋爱时,时常一有空闲就沿着环岛路骑行,现在是一家人骑行,要首先考虑骑行线路是否安全,其次才会关注风景优美与否。“现在厦门的骑行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,像环五缘湾自行车道,还有环杏林湾海上自行车道,都很适合带孩子打卡。”陈少柏说,亲子骑行不仅是简单的运动,而且是带着孩子去认识与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。
陈少柏从2008年开始接触骑行之后,便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这项运动,也因此结识了妻子,有着共同爱好的两人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。对于他们来说,骑行最大的收获是把这份热爱延续到了女儿身上,女儿的性格也因此更加活泼开朗。
6岁儿子当“教练” 带着父亲骑行减肥
【关键词 变化】
●出镜人物
王珏,34岁,机械工程师;儿子米淘,6岁。
●地址
集美区杏林东路
●心愿
希望能带着孩子打卡多处省内骑行好地方。
王珏(右)和儿子米淘(中)给本报记者张玉榕介绍比赛获得的奖杯。
“不好意思,我刚完成今日的骑行量,现在大汗淋漓……”上周三晚上,接受记者采访时,王珏刚回到家不久,他端起水杯猛喝了几口。儿子米淘看着父亲,嘴里嘟囔着:“爸爸,周末记得带我骑行哦,别忘了!”
看着父子俩如此沉迷骑行,米淘妈忍不住打趣道:“他爸爸每天必须骑行一小时,孩子周末总嚷着要出门骑行。我怕晒黑,但也只能‘舍命陪君子’,有时候会跟着他们一起骑行。”
说起这对父子“入坑”骑行的原因,还挺有趣。“2018年,二孩刚出生,突然没有时间照顾大儿子,而他精力旺盛,晚上总是在家闹腾,我们索性给他报了平衡车培训班。”王珏和妻子相视一笑。
王珏“入坑”骑行的原因很简单——为了减肥。今年1月,他的体重有90公斤。思来想去,他决定“追随”儿子的步伐,开始骑行减肥,就这么开启了骑行“生涯”。
“儿子是我的骑行教练,一开始,我都赶不上。他一个多小时能骑20多公里。”王珏说,别看米淘个子不高,但骑得很快,速度能达到30公里/小时。有一次,他们绕杏林湾骑行一圈,王珏骑共享单车在后面追,怎么也追不上,只能让儿子放慢速度。
“米淘先是学会骑平衡车,然后自然而然学会骑自行车,自从爱上骑行,他的变化可大了。”米淘妈说,“米淘”是儿子的小名,闽南话是馒头的意思,因为孩子从小白白胖胖的,后来因为骑行,变成了黑瘦的小健将。最让她欣喜的是,骑行让儿子磨炼了意志,她常看到他骑行摔倒,又勇敢地站起来。
“不光我的变化大,爸爸的变化也不小。今年他坚持骑行了4个月,共骑行3800公里,成功减了20公斤。”提起骑行的收获,米淘很兴奋,带记者参观了他这两年平衡车比赛获得的奖杯——足足17个。
王珏说,他现在的骑行路线一般还是在厦门,未来还打算带孩子去打卡福建多处骑行好地方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