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pan style=“font-size: 18pt;”媒体|看!这些瓷器会“作诗”/span
时间 : 2023-05-31 12:43:20   来源 : 金台资讯

5月18日,“国际博物馆日”海南主会场活动在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正式启动,由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与湖南博物院联合举办的“诗画彩瓷——唐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长沙窑瓷器展”也于当日在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对外开放。

问世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制瓷工匠南迁燃星火

提起唐代的瓷器,或许大多数人都知道“南青北白”。然而,在那个青瓷和白瓷双雄并立的时代,位于湘江流域的长沙窑也逐渐兴起。因其窑址位于长沙区铜官街道石渚湖一带,该窑也被称为“铜官窑”。

青釉褐彩连珠纹双系罐

本次“诗画彩瓷——唐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长沙窑瓷器展”,聚焦这一唐代民窑,以唐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长沙窑瓷器为切入点,展示了长沙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及陶瓷外销史上的重要地位。

据悉,本次展览共展出唐代长沙窑瓷器代表藏品178件(套),分为“焰红湘浦口”“笔精妙入神”“大舟有深利”3个单元,从长沙窑瓷器的生产制作、装饰、流通与销售等角度,展现大唐盛世的历史背景和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,以及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。本次展览也是长沙窑瓷器在海南首次集中展出。

在唐代,长沙窑是如何发展起来并脱颖而出的呢?参观本次展览你便能找到答案。

青釉褐绿彩花果纹敛口钵

走进展厅,细细观察这些文物,你会发现它们的表面有的书写着诗文,有的装饰着绘画图案。与当时人们大多关注瓷器的釉色美不同,长沙窑的工匠更关注瓷器的彩绘装饰。

据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介绍,公元755年唐朝爆发安史之乱,中原地区社会动荡,这迫使河南一带的制瓷工匠大量南迁。他们中的一部分来到湖南,融入当地制瓷业,带来了技术和创新元素,南北制瓷技艺的碰撞交融,推动长沙窑迅速发展壮大。

“当时中国的瓷器生产已形成南有浙江越窑、北有河北邢窑的局面,长沙窑要想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,长沙窑的匠师们另辟蹊径,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,把绘画、诗词融入瓷器制作,成就了当时中国外销瓷的代表。”辛礼学说。

“古岸陶为器,高林尽一焚。焰红湘浦口,烟浊洞庭云。迥野煤飞乱,遥空爆响闻。地形穿凿势,恐到祝融坟。”这是唐代诗人李群玉所作的《石潴》一诗,诗句描写了当时长沙窑生产陶瓷器的壮观景象。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展览复原了生产长沙窑瓷器的窑头,观众可直观感受瓷器烧制的过程。

特色

以彩绘和诗文装饰陶瓷

长沙窑瓷器种类繁多,以日用瓷为主,包括碗、盘、壶、罐等,此外还有镇纸、瓷砚、笔洗等文房用具及小鸟、狮子、人俑等各种造型的瓷塑玩具。长沙窑瓷器的彩绘装饰颇具特色,颜色以褐绿为主,常见的图案有走兽、禽鸟、花卉等。

酱釉兽座箕形砚

本次展览展出的文物中,白釉红绿彩写意纹壶是一大看点。这件瓷壶通体施白釉,用红绿两种色釉绘制出图案纹路,图案虽然很简单,造型却极富想象力。据介绍,烧制红釉与绿釉需要的温度并不一样,瓷壶同时显出红绿两色,可见当时制瓷工艺之高超。

“君生我未生,我生君已老,君恨我生迟,我恨君生早。”这首广为流传的情诗,好像传递出一个沉浸在忘年恋情中的女子的所思所想。而它的出处,便是长沙窑瓷器。本次展览,青釉褐彩“君生我未生”诗文执壶也在展品之列。

青釉褐彩“君生我未生”诗文执壶

在瓷器上题写诗文,是长沙窑的特色装饰手法。据介绍,目前在长沙地区发现的长沙窑瓷器上题写有诗文近百首,但其中能确认作者的不足十分之一,绝大部分是民间人士所作的诗歌。诗的主题有男女相爱、商业活动、游子思乡等,反映了唐代百姓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情境,使后人看到了唐诗的另一面。

长沙窑瓷器上除了装饰有诗文,还记录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警句、谚语、俗语等。本次展览展出的一把长沙窑青釉褐彩瓷壶上写有“悬钓之鱼,悔不忍饥”8个字。意思是说,鱼本应悠然游于江河湖泊之中,现在却因不忍一时之饥悬挂于钓钩之上,它们悔不当初。唐代人借用鱼的“悔”来警示人们,莫要行后悔之事。“诗词、谚语、俗语等文字被书写在瓷器上,与当时的文化风气关联密切。”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吴伟义说。

据介绍,长沙窑开创了中国陶瓷大量运用彩绘和诗文装饰的先河。这些记载有唐代诗词、俗语等的瓷器,不仅让后人欣赏到了独特的陶瓷装饰艺术,也为专家学者研究中国唐代民间艺术提供了史料。

瓷影

见证古代海上丝路繁荣

说起长沙窑,就不能不提“黑石号”。

20世纪末,德国探海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周边海域,发现了一艘中国唐代沉船,距沉船地点不远处有一块黑色的大礁石,人们因而将沉船命名为“黑石号”。该沉船出水了包括瓷器、金银器、玻璃器等在内的文物6.7万余件,其中5.7万余件是长沙窑的产品,占船上物资总量的85%以上。据专家研究,“黑石号”是一艘贸易船,它装载的主要物品是销往海外的中国瓷器。

“黑石号”的发现,为“长沙窑瓷器畅销海外”这一观点提供了有力佐证。

当时,长沙窑名不见经传,当地也没有天然的出海口,长沙窑的瓷器是如何抢占海外市场,获得外国商人的青睐呢?观察出水的长沙窑瓷器就可以找到线索。这些长沙窑瓷器的造型及纹饰图案具有鲜明的异域文化特色,其中胡人乐舞、连珠纹、椰枣纹、阿拉伯文等彰显西亚风韵的纹饰最具代表性。由此可见,当时的长沙窑工匠敏锐地意识到海外市场对中国瓷器的巨大需求,于是他们改变策略,积极生产符合外国人审美需求的瓷器品种。

青釉褐绿点彩山峦纹瓷壶

本次展览的展品中,青釉褐绿彩连珠纹执壶令人眼前一亮。该壶的腹部装饰着由一个个圆点组成的山峦图案,这种表现手法被称为连珠纹装饰,它是工匠模仿西亚或中亚地区金银器、玻璃器上的常见纹样绘制出来的。在已发现的长沙窑瓷器上,经常可以看到这类连珠纹装饰。此外,展厅中的一个青釉褐绿彩云纹瓷碗,口沿处有4块褐彩,这也是外销瓷的特征之一。

“长沙窑瓷器虽然走的是定制路线,但价格却很亲民。”吴伟义说,有文物专家研究认为,古时长沙窑生产瓷器就地获取原材料,这意味着它生产成本低,在销售时有竞争优势。据有关资料记载,在巴基斯坦、伊朗、伊拉克、印度尼西亚、泰国、菲律宾等国都曾发现长沙窑瓷器,可见当年长沙窑瓷器的受欢迎程度。

长沙窑以兼容并蓄的制瓷精神,创造出特色鲜明的产品,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写下光辉一页。在辛礼学看来,长沙窑以包容的姿态积极吸收外来文化,烧制出适销对路的瓷器品种,这些瓷器借助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国门,成为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。他表示,未来,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将围绕“海上丝绸之路”引进更多展览,讲好文物背后的丝路故事。

展览分为“焰红湘浦口”“笔精妙入神”“大舟有深利”三个单元,以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长沙窑文物为切入点,展示出长沙窑中国陶瓷外销史以及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,揭示大唐盛世的历史背景和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。

【展览名称】诗画彩瓷——唐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长沙窑瓷器展

【展览时间】2023年5月18日-2023年8月26日

【展览地点】北区二层8号展厅

图片来源: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

标签:

相关文章

X 关闭
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