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伴随着疫情防控优化,经济生活逐步恢复正常,可以预见,我们将迎来一个全新的2023年。但我国经济运行仍将面临不少风险挑战。在疫情、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下,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仍在加大,我国经济复苏之路将会充满坎坷。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,2023年要从战略全局出发,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、提振发展信心入手,纲举目张做好工作。值此关键时点,金融界特推出《启程:百位首席预见2023》,旨在通过专家分析解读,为企业社会注入信心。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启发。
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,2023年财政、货币政策还有哪些发力点?房地产在经济重启中将会起到什么作用?2023年全球大宗商品将会有何表现?本期特邀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进行一一解答。
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
核心观点:
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先抑后扬;
2023年中国GDP增速有望达到5.8%,高于市场普遍预测;估计消费将贡献4.0-4.5个百分点
鉴于房地产融资、房屋销售和房地产投资之间存在着时间差,以及购房需求的结构性下行趋势,预计2023年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拖累虽有所减轻,但尚不能成为增长引擎;
预计2023年一季度MLF利率下调10个基点,二季度降准25个基点;
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上半年会偏宽松,下半年可能转向中性;
预计2023在通胀走高和债券一级市场强劲供应作用下,我国市场利率将小幅反弹;
以下为对话全文:
预计2023年下半年全球增长将反弹
金融界:请展望一下2023年全球经济表现?
丁爽:进入2023年,鉴于全球多数央行维持紧缩性货币政策立场,我们预测全球GDP增长或将放缓,2023年全球GDP增速将由2022年估计值3.4%放缓至2.5%。2022年多数经济体面临的多项逆风因素在未来几个月或将延续。美国和欧洲在上半年可能会出现负增长,拖累全球经济。
抑制通胀仍是多数发达经济体央行当务之急,尤其是美联储和欧央行,二者货币政策仍维持紧缩性立场,以期降低需求拉动型通胀。尽管近期数据显示通胀或已见顶,美联储和欧央行在暂停此前激进的加息周期前,或将等待更确凿证据的出现。即便如此,主要央行本轮加息日趋接近尾声。我们预计美联储和欧央行在一季度还会加息,但此后不再加息,美联储在下半年甚至可能减息。金融条件下半年会趋稳,全球经济有望回升。
中国经济经历2022年的疲软表现后,2023年有望成为推动预期中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(行情838275,诊股)之一。随着中国防疫政策的转变和经济活动逐步恢复正常,2023年二季度(甚至一季度)消费或将开始复苏。
同时,我们预计近期政府出台的房地产行业支持措施将改善2023年整体经济增长前景。疫情后“经济重启”还将增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效力,综合作用拉动经济增长。2023年全球增长放缓或将拖累出口表现,尽管如此,我们预测内需将可推动2023年中国GDP增速达到5.8%,高于市场普遍预测。
金融界:渣打对2023年中国GDP增速的预测与市场普遍预测的不同,是何原因?
丁爽:我们预测2023年中国GDP增速或达5.8%,高于市场普遍预测的4.9%。我们认为,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主要取决于防疫政策走向,疫情后“经济重启”步伐快慢不同将产生极为显著的区别。
我们预计消费将成为增长主要驱动因素。此前防疫政策严格执行使得宏观政策刺激效力减弱,以及政策余地进一步收窄。我们认为,11月份政府出台的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为向“经济重启”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第一步。目前大部分疫情防控措施已经取消,快于预期。
在居民储蓄率居高的情况下,随着被压抑需求的释放,预计2023年消费潜力将得以实现,居民消费在下半年可能恢复到疫情前的趋势水平。由于2022年基数较低,我们估算2023年消费将拉动GDP增长4.0-4.5个百分点。与此同时,由于外需放缓且内需复苏,净出口对2023年GDP增长的贡献或可忽略不计。
从2023全年来看,我们预计房地产投资或将停止收缩,对经济增长的拖累作用亦将减轻;近期政府出台多项监管措施支持房地产融资,有望推动财务状况相对稳健的房企恢复正常融资,并加速房地产行业进一步整合。
近期消费有望反弹,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拖累将减轻
金融界:您认为房地产在提振经济方面会起到什么作用?
丁爽:得益于不久前发布的房地产金融支持举措,房地产投资有望企稳。这些措施的出台表明政策应对已经从零打碎敲模式转向综合配套;若得以有效实施,将有助于恢复财务和经营状况相对稳健的开发商的正常融资需求,并有利于房地产行业企稳。
但鉴于房地产融资、房屋销售和房地产投资之间存在着时间差,以及购房需求的结构性下行趋势,我们预计2023年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拖累虽有所减轻,但尚不能成为增长引擎。此外,由于外需趋弱和地方财政紧张,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或小幅放缓。
在全球大宗商品领域我国重要性凸显
金融界:您认为中国“经济重启”会对全球大宗商品有何影响?
丁爽:近期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持续波动,很大程度上受中国经济有望全面重启的市场预期推动;凸显出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领域的重要性。由于市场预计中国经济不久将全面放开,以及接近年底政府出台多项房地产市场支持措施,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。但随着中国新冠感染人数增多及其对经济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,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有所回调。
尽管中国石油(行情601857,诊股)消费占全球石油需求份额约15%,我们认为经合组织石油消费放缓带来的消极影响,会超过中国需求复苏的积极影响。面对石油供应过剩风险,10月欧佩克+决定减产,或有助于平衡市场供需状况。
我们预测2023年Brent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91美元,低于2022年的平均价格。该预测假设2023年俄罗斯石油供给大幅下降,尤其是上半年;中国需求有望强劲反弹,尤其是下半年。由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,若要保证2023年油价不低于我们的预测,我们认为欧佩克+仍需积极平衡市场供需。
就大多数基础金属而言,鉴于中国需求占全球份额达50%左右,因此中国经济复苏对基础金属价格的影响大于对能源价格的影响。由于市场普遍预期中国经济活动将快速复苏,我们预计短期内将拉动中国对基础金属的需求,但房地产行业实质性复苏或仍需等到2023年下半年这一事实,或部分抵消其积极的拉动作用。
货币和财政政策短期或偏宽松,但在下半年复苏稳固的情况下可能转向中性
金融界: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,2023年财政、货币政策还有哪些发力点?
丁爽:未来几个月宏观经济仍面临风险,短期内将继续借助稳增长政策提振市场信心。继2022年财政政策靠前发力之后,到3月全国两会通过年度财政预算之前这几个月,财政运作空间有限,这段时间内,货币政策将承担提振信贷增长和保持流动性充裕的重任。
出于债务可持续性考虑,2023年广义预算赤字规模或缩减。继2022年后期新增5000亿地方专项债发行之后,我们预计2022年广义财政赤字的GDP占比会扩大至7.3%。同时由于信贷扩张,截至2022年9月底,中国整体债务率升至282%,比2022年初高10个百分点。
随着疫情后经济活动逐步恢复,政府或推动宏观政策正常化,同时避免财政悬崖。我们预计专项债额度将提高到4万亿元左右(占GDP的3.1%),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可能会从去年的2.8%扩大到2.9-3.0%,2023年广义赤字率可能是6.0%左右。我们预计人民银行将把M2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速降低到10%以下,但略高于我们预测的约7%的名义GDP增速,以稳定宏观杠杆率。
我们预计央行会在今年一季度将MLF(中期借贷便利)利率降低10个基点,二季度降准25个基点。2023年余下时间,由于预期经济增长反弹,且通胀可能升高,我们预计央行将维持政策利率和准备金率不变,或更多依靠向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来维持流动性在合理水平。
汇率方面,预计2023年,人民币汇率会由于中国经济复苏、货币政策宽松幅度减弱和稳健国际收支而受到支撑。利率方面,预计2023年在通胀走高和债券一级市场强劲供应作用下,中国的市场利率将小幅反弹。